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貸款貸款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泥土的故事-舞動台灣生命力-215007003.html

中國時報【趙靜瑜╱台北報導】

這支舞作在表演時,引起的反饋最多,林宜瑾說,「當我很靠近民眾時,民眾都擔房屋貸款心我會掉下債務協商來,會直接出手扶著我,或者身體讓我靠,我真的很感動。」

將台灣阿嬤的叨叨絮絮化成舞蹈語言,引起民眾會心微笑;以默劇語言想像從腳上拉出一條線來,讓創意力自然湧動,昨天在彰化梨春園北管樂團的大媽館,青年編舞家林宜瑾帶著她創立的壞鞋子舞蹈劇場演出《泥土的故事》,民眾聽著農村武裝青年的台式搖滾,跟梨春園的北管看跳舞,第一次感覺抽象的舞蹈不再那麼遙遠。

泥土的故事 舞動台灣生命力

「我從小在雲林長大,家旁邊有很多廟,我早上常常都是被鞭炮聲,迎神聲叫醒。」林宜瑾說,土地的力量對她來說,非常細緻緊密,從2012年開始,林宜瑾就開始台灣行旅,田野採集,希望找到屬於台灣的肢體,去年發表了《泥土的故事》劇場版,今年則帶著輕旅行版下鄉演出。

《泥土的故事》輕旅行版全長30分鐘,「我也跳了一個作品,有一群人趴在地上,我踩在這群人的身上往前移動。」林宜瑾說,這些人就代表著台灣的土地,往前移動的舞者就是台灣人辛苦的表徵,「台灣人即使刻苦,但都不曾停止努力,即使顛沛,一樣往前進。」

「我認為的舞蹈不再只有漂亮的動作,而是希望藉著舞蹈,讓更多人可以透過舞蹈動作認識土地,認識土地上的人民。也讓表演者重新汲取養分,重新透過一步一腳印認識土地上那些舞動的生命。」

發展了三年,林宜瑾是否真找到了「台灣人的身體語言」? 「我覺得我還在尋找中,這絕非一、兩年就可以有的,如果有速成,那也只是形式上的借用,所謂發掘台灣的身體語言,我覺得還有一段路要走。」

《泥土的故事》輕旅行版9月15日將在台南安平妙壽宮廟埕演出,9月19日將前進台東都蘭,在月光小棧演出。兩場均免費。

信用貸款

林宜瑾1983年出生於雲林,北藝大舞蹈創作研究所畢業,曾獲國家兩廳院與國藝會合作的「新人新視野」專案,發表《那一刻》、《獨角獸》及《兩個月亮》。後到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半年,返國後投入舞團與編舞。

61C22235965755BC
arrow
arrow

    f35nv77zj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